江西乐平法院发出首份关爱未成年子女提示函
报告会最后,扬琴小戏《风雨中的尼努葩》用生动的表演,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,催人泪下、催人奋进! 责任编辑:钱秀英 编辑:段绍飞。
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始终把以人为本、务实为民作为促进和谐发展的本质要求。实施开放活市战略。
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,努力开拓国际国内区域合作新局面。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,腾冲边境安宁、经济繁荣、政治稳定,综合实力明显提高,人民安居乐业,这些都为人的全面发展和构建美丽和谐社会提供了更大的空间。腾冲市深入贯彻落实好党的十八大、十九大精神,践行为民服务宗旨,把实现好、维护好、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,做到发展为了人民,发展依靠人民,发展成果人民共享。腾冲进一步增强开放意识,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侨乡优势,充分利用两种资源、两个市场,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孟中印缅、中缅经济走廊建设。重点突破最为人民群众关注的上高中难和看病难问题,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幸福指数。
以推进干部能上能下、能进能出为着力点,初步形成了有效激励、严格监督、竞争择优、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,党政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措施不断完善,配套制度基本形成,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得到加强。通过改革,理顺了腾冲基层政权组织,加强了党的领导。对标短板和弱项,把住房、饮水、医疗、教育等工作任务细化分解到市直37个脱贫攻坚主责部门,强化横向资源调度和统筹协调,织密了横向、纵向脱贫攻坚责任网。
今年5月,针对隆阳区、施甸县脱贫摘帽重点、难点,存在的短板多、资金不足等问题,保山市筹措资金7.45亿元,为两县(区)摘帽补短板、打赢脱贫摘帽攻坚战提供资金保障。据统计,6年来,全市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402亿元,昌宁县、龙陵县脱贫摘帽,21个贫困乡镇脱贫退出,278个贫困村脱贫出列,7.9万户33.4万人脱贫,全市贫困人口减少到5.56万,贫困发生率降至2.67%。今年以来,保山市共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380起715人,给予党纪政务处分53人、问责或组织处理662人,通报曝光典型问题34批148人目前,全寨石斛种植面积70余亩、热带水果110多亩,产业效益明显。
眼下,正是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,时间紧、任务重、要求严。复垦复绿6591户,复垦复绿率46.2%。
咬定脱贫目标,强化责任倒逼,坚持问题导向,务求全面过硬,迅速掀起脱贫摘帽高潮,切实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,打好最后一套组合拳,一举夺取户脱贫、村出列、县(区)摘帽的胜利。今年以来,保山市以解决两不愁、三保障突出问题为基础,紧盯问题整改清零、短板补齐达标,狠抓责任、政策、工作三落实,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。今年以来,保山市共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380起715人,给予党纪政务处分53人、问责或组织处理662人,通报曝光典型问题34批148人。一个由10栋高楼组成的施甸县易地扶贫搬迁县城安置区,扶贫车间直接开进了小区,建档立卡贫困群众搬进城后,下楼就能进厂上班,收入有了保障,真正实现了搬得来、住得稳、能发展、可致富的目标。
目前,全市整合投入产业资金6.61亿元,建立健全了83330户贫困户与5343家新型经营主体的利益联结机制,新型经营主体带动率达到97.17%,基本实现户户有产业扶持。聚焦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,聚焦巡视和考核反馈问题整改,聚焦摘帽县巩固提升和非贫困县整体脱贫,接连开展脱贫攻坚春季攻势夏季攻势秋季攻势,各行业部门主动作为、尽锐出战,选派1512名优秀干部奔赴一线致力攻坚。如今,保山市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正全力以赴补齐脱贫短板,按时按质如期兑现脱贫退出军令状。压实责任打好脱贫组合拳深秋,走进施甸县摆榔彝族布朗族乡大中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,一栋栋特色民居错落有致,干净整洁的水泥路连通各家各户,通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,布朗族群众住上了新房,建起了美丽新家园。
走进龙陵县勐糯镇万亩褚橙基地示范园,青色柑橘果实挂满枝头。今年5月,段开军一家4口搬到了安置区生活。
村民们把学到的技术应用到生产实践中,在房前屋后荒山闲地上发展热带水果种植,培植绿色经济,成立了石斛专业合作社和热带水果专业合作社,联合起来共谋致富路。全市纳入国家易地扶贫搬迁十三五规划的72169人(不含随迁户),按照交钥匙视为入住的标准,入住率100%,按照实际在新居内生产生活标准,搬迁入住70320人,入住率为97.44%。
在实施易地搬迁过程中,保山市聚焦50项工作目标,坚持进度和质量并重,坚持住房和设施配套,全面摸清集中安置点配套教育、医疗、供水、垃圾污水处理设施情况,根据集中安置点搬迁人口规模,结合安置点周边已有设施服务半径、服务供给能力等现状,按照缺什么、补什么的原则,因地制宜通过现有设施综合利用、改扩建提升、新建扩容等方式,加快补齐短板,确保搬迁群众能够享有与迁入地群众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。对标短板和弱项,把住房、饮水、医疗、教育等工作任务细化分解到市直37个脱贫攻坚主责部门,强化横向资源调度和统筹协调,织密了横向、纵向脱贫攻坚责任网。目前,贫困户两不愁、三保障短板已基本销号清零。这是保山市聚焦短板弱项,着力解决两不愁、三保障突出问题的一个缩影。勐糯镇小半斤坝22户村民都是从龙陵县高寒山区迁入的移民。如今,他的妻子在扶贫车间上班,每月大约有2000元收入,他自己则利用此前打工时学到的手艺,外出帮小区住户清洗、修理抽油烟机、洗衣机。
今年来,我们召开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全体会议8次,阶段性工作重点会议7次,研究部署、暗访调研脱贫攻坚工作30余次,遍访33个贫困乡。拆除旧房11194户,拆旧率78.46%。
据统计,保山市整合投入产业扶贫资金6.61亿元,占年度涉农整合资金的34.18%,新型经营主体带动率达到97.17%。开展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业培训7.13万人次(技能培训1.15万人次),实现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1.36万人,开发乡村公共服务岗位5730个,安置贫困劳动力5730人,认定就业扶贫车间23个,吸纳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业390人。
把2019年实现隆阳区、施甸县脱贫摘帽,135个贫困村退出、4.1万以上贫困人口脱贫的目标任务逐级分解、落实到人,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状。保山市把脱贫摘帽作为第一要务,坚持一切工作围绕脱贫摘帽、一切工作服从脱贫摘帽、一切成效看脱贫摘帽,结合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主题教育,动员全市党员干部和各族群众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,一鼓作气、善作善成,集中一切人力、物力、财力,全力冲刺脱贫摘帽。
对标杆找差距,奋力冲刺全年目标,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。我们派出2个工作组,并从市级主责部门、龙陵、昌宁脱贫摘帽县抽调业务能力强、脱贫工作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86名,到隆阳区、施甸县开展脱贫攻坚工作。产业发展脱贫步伐再提速保山市按照政府推动、市场运作、龙头带动、政策扶持、资源整合、加快发展思路,将产业扶贫作为精准扶贫治本之策,着力发展乡镇产业典型,积极探索产业脱贫新路子,让贫困户参与到产业扶贫中,增强造血能力,助力贫困户彻底拔穷根。在资金保障上,保山市建立了扶贫资金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,市本级财政按每年增长20%的幅度投入扶贫资金,2019年市本级筹集脱贫攻坚资金共计9829万元,比2018年市本级投入增加1353万元,增长13.77%。
目前,保山市7万易地扶贫搬迁对象住进了新房,2万户农危改房已竣工。保山市共有建档立卡人口94079户389542人,有建档立卡贫困村413个(其中深度贫困村181个)。
46岁的段开军家住施甸县老麦乡清河村,是建档立卡贫困户。易地搬迁搬出美好新生活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,保山市以搬得出、稳得住、能致富、不反弹为目标,科学选址,大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设。
提高就业扶贫组织化水平,开展就业培训12.17万人次,新增转移就业4.67万人,开发乡村服务公益性岗位7799个,建成扶贫工厂(车间)23个,吸纳1905名劳动力就业,实现有劳动力的都接受就业培训,有条件输出的实现转移。今年5月,针对隆阳区、施甸县脱贫摘帽重点、难点,存在的短板多、资金不足等问题,保山市筹措资金7.45亿元,为两县(区)摘帽补短板、打赢脱贫摘帽攻坚战提供资金保障。
当地村民告诉记者,今年褚橙预计能挂果8000吨,可实现产值3800万元。据统计,6年来,全市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402亿元,昌宁县、龙陵县脱贫摘帽,21个贫困乡镇脱贫退出,278个贫困村脱贫出列,7.9万户33.4万人脱贫,全市贫困人口减少到5.56万,贫困发生率降至2.67%。责任编辑:钱秀英 编辑:段绍飞。近年来,为让搬迁群众搬得来、留得住、能致富,保山市积极引导搬迁户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,还积极引导搬迁户外出务工就业。
此外,各级各部门从严对待问题整改,把问题根源剖析清,把整改措施制定硬,抓紧抓实问题整改,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放过、整改不到位不放过、整改不彻底不放过。褚橙基地落地,为村民增加收入提供了新路径,全寨流转土地116亩,培植起新的经济增长点。
今年来,保山市扎实开展十大行动,强化规模农业、四小产业的支撑带动作用,建好六能六不能就业链条,推动脱贫攻坚工作。经过创业,大家都过上了居有房、食有粮、有钱花的幸福生活。
陈瑜表示,这些工作人员逐乡、逐村帮助找问题、查短板、理思路、促攻坚,共核查33个乡镇(街道)、412个村(社区)、普查399个村民小组,走访34508户,发现并交办问题972项。村民小组长黄忠华表示,村民到褚橙基地务工不仅有了稳定的收入,更重要的是学到了先进的技术和经营理念,开阔了视野。